<時事評論>
古蹟有命 皇都有命 –
給發展局局長的信

陳茂波局長:

不想打擾,迫於無奈,才書此信。

過去半年,「活現香港」放下不少要務,全力為舊皇都戲院奔走,因為我們相信古蹟有「命」:古蹟本身就是城市的命脈及驕傲,也肩負凝聚人心、感動市民的使命。

眼見皇都戲院收購進行得如火如荼,灣仔同德大押前車之鑑,我們決定及早行動,自己皇都自己救。活現香港開展了各項工作,讓更多人明白這幢瑰寶建築的獨有價值。一直以來,民間不奢求政府提供任何協助,只提出一個最基本的要求:請古物古蹟辦事處(古蹟辦)為皇都戲院進行公允及專業的評級。但面對古蹟辦,即你轄下肩負保育工作的主要部門,我們一次又一次失望。

不合格的保育工作

在4月18日古物諮詢委員會(古諮會)的會議,古蹟辦建議為皇都戲院評為最低的3級,消息一出,公眾嘩然及迷惘,為何這個決定如此背離專業、常理及民情。

我們多番去信古蹟辦,只卑微地要求一個說法,但不得要領。古蹟辦唯一提出過的官方解釋,是在古諮會會議內表示,皇都戲院「裏面改動比較大」,因此扣分。但再被追問之下,古蹟辦倒是誠實承認,當時對戲院內部改動情况其實並不掌握。

如此茲事體大的評級建議,原來古蹟辦只是「靠估」。你知道嗎,現時大家戲謔,古蹟辦(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,AMO)不如改名做「估即辦」——「估一估即辦事處」(Assumptions Making Office)算吧。

過去多月,我們努力蒐證、親身視察。其實,只要翻查屋宇署改動申請紀錄,就已經知道皇都戲院一直沒有大的改動工程。同時,我們邀請專家深入皇都戲院,引證現租戶只裝了假天花及地板,戲院大部分的原裝結構仍保留至今,隨時都可以將皇都戲院還原,何來古蹟辦代表所言「裏面改動比較大」?

這個例子只是冰山一角,連同評審專家如何封閉脫節、評級制度如何排拒貶抑公眾參與、古蹟辦如何迴避質疑,問題一環扣一環 (可參閱2016年8月8日〈九評古蹟辦〉,刊《明報》),我們驚覺皇都爭議已不止關乎一幢建築,更揭示了整體私人歷史建築的評級及保護工作的不足。我們不禁要問:究竟我們做錯了什麼事,只落得如此落伍失格的文物保育制度?難道香港人不值得擁有符合國際都會水平的保育制度及視野?

缺乏抱負的保育工作

最近,「活現香港」完成了一個關於香港古蹟的計劃,出了一道命題:100年前的人留了古蹟給我們,我們又留什麼給100年後的人?

這個問題,值得有權影響香港城市面貌的官員及領導每天深思。香港一直被開發意識主導,要保育歷史建築殊不容易;但正正如此,我們盼望相關官員會具備不一樣的氣魄及抱負,為我城保育工作注入抱負、感情及前瞻視野。而政府要達至善治,必先要有容納百川的制度,容許主事者吸納各方智慧及識見,並保持開放心胸,與市民站在同一高度對話,急民所急、想民所想。

但經過這半年與古蹟辦的糾纏,我們最強烈的感受是,相關領導只視「古蹟保育」為一份流水作業差事。

我們多番去信古蹟辦執行秘書蕭麗娟女士,提出多個建議,並提出分享所有一手研究資料,希望建立官方與民間良好的合作基礎,但一直得到的回應都只是典型官式八股,並一直迴避這次評級的核心問題。我們要求檢視專家評審小組的評分,但被拒;我們請求與專家小組見面溝通,再被拒;我們再要求古蹟辦讓更多專家參與評級,再三被拒。這就是政府所謂的「開放」及「鼓勵市民參與」?

那邊廂,地產商收購加速,保育工作變得分秒必爭,但古蹟辦就皇都評級的跟進工作,卻一直了無音信,進度如何,外界無從得知。古諮會過了半年將在星期四再開會,但議程公布,對皇都戲院隻字不提。這就是政府所謂的「急民所急」?

我們迫於無奈接受一個現實:民間無法對古蹟辦再寄予任何期望。

「民間古蹟辦」出現

而現實是,就算制度滯後、民間失望,但我們拒絕停步、努力求變。

立法會選舉剛過去,我借用朱凱廸競選短片中的一句:「如果你有勇氣面對,其實可以掌握自己命運。應承我,唔好放棄,除非你敢講一句,你對一切已經再無感覺。」

不保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,等於要抹掉我們的記憶及歸屬感。這幾個月為皇都奔走,我們感受至深的,是實在有太多太多人對這北角地標有深厚感情:名人如曾江、陳果等願意表態支持;庶民不斷分享他們的皇都故事;過千人簽署聯署,要求古蹟辦正視知識、尊重常理;有關皇都的短片、故事及「懶人包」,均在網絡上被廣傳。

古蹟有命,我們有情,因此努力求變。我們不信什麼激烈勇武,但有一切心理準備,以最文明及溫柔的方法,來給這個難以服眾的制度來一記狠狠重擊。

我們會不斷宣傳及辦導賞團,讓更多人認識皇都戲院的價值,以及事件中古蹟辦如何失公失責。我們會尋求古諮會委員的支持,呼籲意見領袖關注,鼓勵大眾踴躍發聲。我們會尋求立法會及區議會跟進事件,會研究立案申訴,會聯絡國際社會及保育團體。我們會廣納民間專業智慧,對這建築繼續進行深度多元的調查,並致力尋求保育及發展兼全的可行方案。我們會籌備成立「民間古蹟辦」,匯集民間力量,密切監察審視古蹟辦的工作,讓香港保育方面與世界大城市應有水平接軌。

民間同路人多的是,團結大家的,是一直對古蹟辦的失望、對保育的期盼,及對我城珍貴建築的深刻感情。

皇都有命,古蹟有命。我希望局長可以認真聆聽,並期待你站在民間及常理一方。 候覆。